来源: 芒果APP 时间:2025-05-07 15:54:29
让对方接受你的好(智慧的大脑是怎样的)
通过把人“架起来”达到劝说目的
〈情景〉
劝人做本不想做的事
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,酒桌上想向朋友敬酒,对方不想喝;有事情需要找朋友帮忙,但朋友却面露难色;销售人员想向客户推荐产品,但客户还没有下定决心。这时我们该怎么说才能既不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,又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提议呢?
〈小诀窍〉
把人“架起来”
把人“架起来”的方法,说白了,就是先给对方戴上一顶高帽子,表示对方境界高、水平高,再顺理成章地提出建议。举个例子:
奢侈品店里那些有经验的销售人员,看到顾客在挑选一款新款名牌包的时候,往往会不失时机地这样恭维:“小姐,看您的穿着很有品位,您对包包应该比我更懂行,您肯定也知道这是最流行的新款,不如今天就把它背回家试试?”
再比如,钢笔广告里会出现这样的文字:“经常书写的您,比我们更懂,一支书写流畅的钢笔到底有多重要。”
这些都通过把顾客抬高,以此来降低我们对其观点的认同门槛。这些就是在运用“把人架起来”的方法:先是告诉对方“您比我更懂时尚”,再顺水推舟说:“我都知道这一款非常流行了,您会不知道吗?”这时候,就算是顾客真的对时尚不太清楚,也往往会点点头回答:“当然啦!”从而主动套入销售人员架起来的“时尚达人”的形象。
这种说话技巧的核心,就是主动发现并拔高对方的价值,一方面,让对方在恭维中态度有所软化;另一方面,也促使对方在戴上高帽之后采纳我们的观点。
《三国演义》里有个故事,也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。
赤壁之战在即,诸葛亮游说孙权共同对抗曹操。舌战群儒中,诸葛亮先是提到自己的主公刘备只有“数千仁义之师”,依然不愿投降,坚持对抗曹操;又夸赞东吴“兵精粮足”,还能依仗长江天险;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——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。这就如同说:你们兵多粮足,地理位置也如此险要,如果还是要投降,不是会被天下耻笑吗?
这是先拿自己的实力做对比,表示自己实力不足依然不放弃;再给对方戴高帽,表示对方远远高于自己;最后提出劝说“共同抗曹”,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。
〈使用注意〉
“架起来”不是凭空的,最好有个对比。比如出租车司机经常会跟你吐槽别的乘客如何如何,就是为了给出一个具体的比较对象,让你不好意思拒绝他的某些要求。还要注意的是,“架起来”一定要架到合适的高度,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能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。比如售货员说你长得比广告牌上的林志玲还好看,太适合这件衣服了,你听了也不会信以为真;他要是说你长得比凤姐好看,很合适这件衣服,你又会觉得他在嘲讽你。所以,架到什么位置很重要。
常用句型
●您眼光真好,不会看不出这里的好处吧?
●我听说××地方的人都很豪爽,您总不会计较这些吧?